立春时节,中医教你这样护理
1312025.02.05

立春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。此时,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而动。中医认为,顺应时节变化进行养生护理,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更替,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。在立春这个特殊的时间里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医护理。

一、饮食调养

多吃时令蔬菜:立春后,应多吃一些应季的新鲜蔬菜,如韭菜、豆芽、春笋等。韭菜性温,具有温补肾阳、疏肝理气的作用,有助于阳气的升发。豆芽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能帮助人体新陈代谢,促进消化。春笋味甘、微寒,具有清热化痰、利膈爽胃等功效,可缓解春季常见的燥热症状。

避免油腻生冷:冬季人们常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,立春后,饮食应逐渐清淡,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,以免加重肠胃负担。同时,也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,如冷饮、生鱼片等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
养肝为先:中医认为,春季与肝脏相应,此时养肝尤为重要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养肝的食物,如枸杞、菊花、菠菜等。枸杞能滋补肝肾、明目;菊花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;菠菜滋阴平肝、助消化。用枸杞和菊花泡水饮用,或清炒菠菜,都是不错的养肝饮食选择。

二、起居作息

早睡早起:随着春天的到来,白昼逐渐变长,夜晚逐渐变短。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一般建议晚上 10 点至 11 点之间入睡,早上 6 点至 7 点起床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,以利于阳气的升发。

注意保暖:立春后,气温虽有所回升,但仍不稳定,早晚温差较大。此时不要过早地脱掉冬衣,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关节部位和腹部,避免受寒引发疾病。可遵循 “春捂秋冻” 的原则,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。
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:春季气候多变,细菌、病毒等容易滋生和传播。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三、运动锻炼

适度运动:春季是运动的好时节,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体质。但运动要适度,不宜过于剧烈。可以选择一些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有氧运动。这些运动能够调节呼吸,使身体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,还能增强心肺功能。

户外锻炼:立春后,阳光逐渐充足,多到户外进行锻炼,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,还能让身体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,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,有助于钙的吸收,对骨骼健康有益。可在清晨或傍晚时分,到公园、河边等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锻炼。

四、情志调节

保持心情舒畅:春季阳气升发,人体的情绪也容易波动。中医认为,肝主疏泄,喜条达而恶抑郁。因此,在立春时节,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,与家人朋友聊天、聚会,也可以外出踏青、赏花,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。

避免焦虑烦躁: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但在春季要尽量避免焦虑、烦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。当情绪不好时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等方式来缓解,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。

立春时节,做好中医护理,顺应天时,调养身心,能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。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到情志调节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我们的健康。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里,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。
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