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手足口病的中医护理知多少
2822024.12.25

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,中医在其护理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,能够帮助患儿缓解症状、促进康复,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
一、疾病认识 手足口病在中医属于“温病”范畴,多由外感时邪疫毒,经口鼻而入,发于手足肌肤、口咽部所致。其病位主要在肺、脾、心三脏,临床常见发热、口腔疱疹、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高热、神昏、抽搐等变证。 二、护理要点 (一)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、精神状态、呼吸、心率等生命体征,以及皮疹、口腔疱疹的变化情况。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烦躁不安、呕吐、肢体抖动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警惕病情加重引发的并发症,如脑炎、脑膜炎、肺水肿等。 (二)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、刺激性食物,以防加重脾胃负担和口腔疼痛。可给予米汤、粥、面条、蔬菜汤等食物,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,如西瓜、梨、橙子等,但要切成小块或榨汁饮用,避免损伤口腔黏膜。对于口腔疱疹疼痛明显、影响进食的患儿,可在进食前用淡盐水或金银花、板蓝根等中药煎水漱口,以减轻疼痛,促进食欲。 (三)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是缓解口腔疱疹疼痛、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。除了上述的中药漱口外,还可使用冰硼散、锡类散等中药散剂,适量涂抹于口腔疱疹处,每日数次,起到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作用。同时,鼓励患儿多饮水,保持口腔湿润。 (四)皮肤护理 手足臀部的皮疹应保持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防止抓破后继发感染。可穿着宽松、柔软、透气的衣物,减少对皮疹的摩擦。若皮疹瘙痒明显,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中药止痒剂,轻轻涂抹于皮疹处,但要避免接触到眼睛和口腔黏膜。对于疱疹破溃的部位,可用碘伏消毒后,涂抹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。 (五)起居护理 患儿应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剧烈活动,减少体力消耗,以利于身体恢复。居住环境要保持整洁、通风良好,温度和湿度适宜,一般温度控制在 22 - 24℃,湿度在 50% - 60%。同时,要避免患儿再次接触传染源,在疾病流行期间,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商场、游乐场等。 三、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(一)中药熏洗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,选用具有清热解毒、祛湿止痒功效的中药,如金银花、连翘、苦参、黄柏、苍术等,煎水后进行手足熏洗。将中药液倒入盆中,先让患儿手足置于盆上方熏蒸,待药液温度适宜后,再将手足浸泡于药液中,每次 15 - 20 分钟,每日 1 - 2 次。中药熏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有助于皮疹的消退和缓解瘙痒症状。 (二)推拿按摩 对于发热的患儿,可采用清天河水、退六腑等推拿手法进行退热。清天河水:用食指和中指指腹,从患儿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,操作 100 - 300 次;退六腑:用食指和中指指腹,从患儿肘横纹尺侧缘推向腕横纹尺侧缘,操作 100 - 300 次。同时,可按摩脾经、肺经等穴位,以调理脏腑功能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脾经:在拇指桡侧缘,从指尖推向指根,操作 100 - 300 次;肺经:在无名指掌面,从指根推向指尖,操作 100 - 300 次。推拿按摩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手法要轻柔、均匀、有力,避免损伤患儿皮肤。 (三)艾灸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对于手足口病恢复期,患儿身体虚弱、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,可适当艾灸足三里、中脘等穴位,以健脾和胃、增强体质。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温度,防止烫伤患儿皮肤,每个穴位艾灸 5 - 10 分钟,每日 1 次。 手足口病的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,通过合理的饮食、口腔和皮肤护理,以及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的应用,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症状,促进疾病的康复。在护理过程中,家长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,给予患儿细心的照顾和关爱,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活力。同时,如果对患儿的护理有任何疑问,应及时咨询中医师或专业医护人员,确保护理方法的安全和有效。

微信公众号